第76章 李翊的威风今非昔比了啊(求追读!)
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6章 李翊的威风今非昔比了啊(求追读!),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,落花时节不见君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……失礼。”</p>
孙乾等名士也陡然醒悟方才有些失态,当着主公军师的面这般争吵,实在有失体统。</p>
原本喧哗的大堂,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起来。</p>
李翊这才发现,不知不觉间,自己在刘备集团的中的威望已经很高了。</p>
一声断喝,便能将众人唬住。</p>
“主公,请将第二则文书拿来与众人看罢。”李翊转头看向刘备。</p>
刘备微笑着点了点头,“还是军师遇事冷静。”</p>
刚刚就只拿出了一则文书,众人便激烈争吵。</p>
孰不知还有第二则没拿出来呢。</p>
只能说不愧是子玉,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分清楚主次矛盾。</p>
“适才诸位言说,若我徐州分兵退郭贡之兵,袁术可能会趁机来犯。”</p>
“这第二则元龙传回来的文书,便是袁术任命吴景为广陵太守,又令张勋、桥蕤各领兵一万,向淮河进兵。”</p>
我去!</p>
刚刚众人还在讨论若是派兵去抵挡郭贡的进攻,南徐这边怎么办。</p>
结果袁术真的打来了。</p>
李翊眉头微蹙,他没记错的话,袁术应该是在明年才大举进攻徐州的。</p>
莫不是因为时间线变动,或是提前得知郭贡进军的消息,便将发兵日程给提前了?</p>
徐州方定,要同时面对两路大军,还是有些吃不消的。</p>
陈到等武将此时皆默不作声,静静地望着李翊、鲁肃、刘晔等谋士。</p>
冲锋陷阵的事儿他们擅长,但要说在背后出谋划策,制定战略。</p>
还得是这些文士来。</p>
“主公可还记得我此前为你制定的战略方案么?”</p>
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冷静,静静地询问刘备。</p>
刘备默默回想。</p>
北连袁绍,西和曹操,南灭袁术。</p>
“这个战略依然有效。”</p>
“袁术本就是我们首要灭取的对象,彼若果真进兵来犯我南徐,正好击之,以震我徐州之威。”</p>
刘备点了点头,又问:</p>
“那郭贡这一路兵呢?”</p>
刘晔抓住这个机会,趁机出列道:</p>
“明公,晔虽不才,愿保举一人,可退豫州之兵。”</p>
刘备闻言大喜:</p>
“子扬快说!”</p>
刘晔朗声答道:</p>
“此人便是东海国相,徐璆徐孟玉。”</p>
徐璆字孟玉,广陵海西人也。</p>
年少成名,有博学之声,辟三公府。</p>
曾先后出任荆州刺史,任城相,汝南太守等要职。</p>
后来徐璆由于与袁术争斗,被罢免了汝南太守一职,转而投靠陶谦,成为了东海国国相。</p>
其任职期间,治理有方,东海郡吏民风为之一变。</p>
不过徐璆虽为东海国国相,但徐璆本人并没有什么实权,受郡中长史、功曹等人节制。</p>
他的国相更像是挂名,所以刘备在接领徐州后,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他的身上。</p>
刘晔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:“</p>
”徐公久历州郡,曾任汝南太守,后因袁术勾结李傕、郭汜,而遭罢免。“</p>
“今可重表徐公为汝南太守,命其去汝南赴任。”</p>
“郭贡曾经与徐公一朝为官,可由他去劝谏郭贡退兵。”</p>
刘备又问道:</p>
“倘郭贡不从,未肯退兵。”</p>
“如之奈何?”</p>
刘晔分析道:</p>
“郭贡此人干大事而惜身,并无英雄血气。”</p>
“可令陈到将军领精兵两千进驻沛国,以为疑兵,郭贡恐我徐州有防备,遂不敢进兵矣。”</p>
……</p>
……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