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6章 十万哥:为河南规划战略的人,一定,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,落花时节不见君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十万哥:为河南规划战略的人,一定是一个天才

刘备所开出的条件,比之前李翊的还要优渥。</p>

李翊仅是开出四十万斛粮秣,而刘备在这个基础上又提了十万斛。</p>

并且他也了解张燕的难处,知他镇不住手下那帮人。</p>

所以也提出帮张燕求一道圣旨,有了“奉旨讨贼”的借口,应能暂时稳住手下那帮人躁动的心。</p>

此前说过,张燕此来本就是希望求得河南的庇护的。</p>

尤其当李翊已经开出一个咄咄逼人的条件时,张燕已经是进退两难。</p>

现在刘备在这个基础上稍作回旋,无疑是给了张燕台阶下。</p>

“久闻刘将军宽厚仁德,徐州之民皆乐戴之。”</p>

“今日张某算是见识了。”</p>

“既然刘将军如此有诚意,张某愿为国家讨贼!”</p>

“一言未定,决不食言?”</p>

“一言为定,决不食言!”</p>

双方一拍即合,很快敲定了口头盟约。</p>

刘备命人取酒来,他亲自向张燕敬酒。</p>

两人各自叙礼过后,张燕复又开口问道:</p>

“……那么,未知这五十万斛粮食,何时可以送到?”</p>

这时,李翊站了出来,抢先一步说道:</p>

“待张将军出兵时,粮食自然送到。”</p>

张燕眼眸一沉,李翊提出的要求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</p>

毕竟黑山军与徐州仅仅只是达成了口头盟约。</p>

徐州方面,若要直接输送粮食,未免有肉包子打狗之嫌。</p>

所以,只有当黑山军真正出兵,确定与河南利益绑定在一块儿时。</p>

徐州方面才能完全放下心,进而向黑山输送军粮。</p>

“……善,待张某回去后,便会点兵,袭扰冀州西部诸郡。”</p>

张燕断绝犹豫,正式向徐州表明忠心。</p>

此前许攸与曹操各自带回来的河北情报有误差。</p>

目前徐州方面还不确定袁绍,是否真的要起兵征讨公孙瓒。</p>

正好借张燕的人马试上一试。</p>

黑山军就地处冀州西部,试错成本低。</p>

不过,即便袁绍真的在覆灭公孙瓒,河南方面也不可妄动。</p>

一是准备工作正在进行,二是袁绍在黄河北岸是屯有重兵的。</p>

按史书记载,袁军在黄河北岸至少有三十多个驻地,部署兵力充足。</p>

不过好在袁绍有好谋无断的性格。</p>

历史上的今天,也就是官渡之战开打之前。</p>

当时的曹操西南有张绣威胁,南面有袁术残余势力。</p>

东面有刘备刚杀了徐州刺史,再次拥据徐州。</p>

大本营许昌有小皇帝整衣带诏搞事情。</p>

而关中的西凉军,也还没来得及切断。</p>

等于这期间,曹操一直在河南之地东奔西跑,忙得焦头烂额。</p>

这时候就有人建议袁绍偷袭曹操大本营。</p>

尤其袁绍在黄河北岸本就屯有重兵,南下调集精兵轻而易举。</p>

就连一向主张缓图河南的田丰,都在此时劝袁绍快速南下。</p>

但袁绍却拒绝了,错失了绝佳战机。</p>

这一优柔寡断的性格,无疑会成为河南击败河北的突破口。</p>

袁绍越是年老,越是缺乏干大事的魄力,即干大事而惜身。</p>

所以李翊根本不着急开打,慢慢准备。</p>

等着袁绍主动来攻,这样他们河南出兵也会有更加正当的理由。</p>

“我军部众身处大山之中,可以与袁军周旋。”</p>

张燕向刘备承诺,“我军定能撑到明年开春,但到那时,形势可危。”</p>

“我们需要河南的帮助!”</p>

显然,当两家达成合作时,军粮输送也只是走个过场。</p>

真正打起来,两家肯定是需要相互扶持的。</p>

张燕此语,近乎恳请。</p>

他在请求刘备,请求徐州不要抛弃黑山军。</p>

当他们彻底站在袁绍的对立面时,就已经没有退路,与河南利益完全绑定了。</p>

一旦河南抛弃他们,将他们当作炮灰弃子。</p>

那么等待黑山军的,无疑是灭顶之灾。</p>

刘备正色说道:</p>

“张将军以备为何如人也?”</p>

“圣人云:自古皆有死,人无信不立。”</p>

“既然将军诚心与我州合作,备岂有袖手旁观之理?”</p>

“若袁绍军来,形势甚危,备必然引兵亲至!”</p>

善!</p>

有了刘备的郑重承诺,张燕终于再无一丝顾虑。</p>

时间紧迫,张燕也不多留,就此请辞。</p>

刘备、李翊君臣二人亲自出城送别。</p>

随后,李翊又将祖郎、费栈两位山越宗帅引荐给刘备。</p>

刘备称赞二人识大体,说他们是弃暗投明。</p>

并对二人浪子回头的行为予以嘉奖,赏赐金麻礼物。</p>

祖郎、费栈谢过,并表示回到丹阳后,一定会努力去劝降剩余的宗帅。</p>

如不出意外,自今年始,丹阳的山越人便能够下山种地了。</p>

徐州方面特点送出曲辕犁,并派出汉人指导,行屯田之事。</p>

只要没有天灾人祸,水旱雷涝,一年后丹阳就能实现净收入。</p>

理论上讲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收入只会越来越高。</p>

毕竟丹阳一带隐户极多,都是藏在大山中的山越人。</p>

而这些人,都是实打实的劳动力。</p>

他们不但能够增加生产,还能够刺激江南消费,手工业的发展。</p>

就拿徐州特产的精盐来说,精盐再好,也得有倾销市场。</p>

如能在丹阳一地倾销,无疑也能拓宽徐州的市场,提振刘营经济。</p>

不表。</p>

……</p>

扬州,吴郡,富春。</p>

自孙策征讨荆州以来,本已取得巨大胜利,大有进取荆州之宜。</p>

奈何孙策轻而无备,为许贡刺客所伤。</p>

重伤过后,大夫劝之息养身体,奈何孙策执意要与刘表动兵。</p>

不想急火攻心,伤口崩裂,大病一场。</p>

在周瑜等人的商议决定过后,主动撤军,让出此前所攻下的江夏郡县。</p>

将之尽数还给了刘表,就此退兵回到了吴郡,给孙策养病。</p>

但孙氏此次出征,并非徒劳无功。</p>

江夏乃荆州第一战区,孙策在攻破江夏之时。</p>

一举缴获了千余艘船只,军械、斗具、粮秣、金银堆积如山。</p>

这已经完成了此前孙策出征之时,所定下的目标。</p>

但当孙策醒转过后,闻说大兵已经撤军,自己所打下的江夏之地已尽数被刘表收复。</p>

还是恼火不已,大骂众将安敢擅自做主。</p>

然,骂归骂,孙策却也明白事理。</p>

他这个主人翁都不省人事了,众将没了主心骨,又怎敢独自领兵与刘表接战呢?</p>

将他接回吴郡来,几乎是最好的决定。</p>

然孙策仍旧闷闷不乐,每日所食甚少。</p>

而南方湿气重,尤以此时瘴气深重。</p>

孙策身上伤口疑似感染,病痛愈烈,而使每人饮水所食更少。</p>

约莫过了半月有余,时老将程普押运军粮回见孙策。</p>

不想孙策形容憔悴,面似枯槁,不觉大惊:</p>

“半月不见,主公何以失形?”</p>

程普此言本欲责备下人未能照看好孙策。</p>

而孙策闻言后,乃引镜自照其面。</p>

果然十分瘦损,并无半点精气神。</p>

不觉失惊,顾左右大呼道:</p>

“孙郎奈何憔悴至此耶!”</p>

言未已,孙策一把将镜子摔在地上。</p>

大叫一声,金疮崩裂,昏绝于地。</p>

左右惊呼上前,将之救起,扶入室内。</p>

须臾,孙策苏醒,只有程普在身旁,乃仰头长叹道:</p>

“吾不能复生矣,可叫权弟来,我与他面授机宜。”</p>

程普领命,泣拜而去。</p>

时孙权字仲谋,年仅十七,家中排行老二。</p>

性度弘朗,仁而多断,崇尚侠义。</p>

因其喜欢蓄养贤才,因此渐与父兄齐名。</p>

孙策在时,便将之带着左右,参与内部事务决策。</p>

其所展示的统御之才,令孙策也自愧弗如。</p>

每每宴请宾客时,孙策就常对孙权说道:</p>

“此诸君,皆汝之将也。”</p>

即,孙策认定孙权有御人本事,认为这帮豪杰早晚成为孙权的手下。</p>

不想今日一语成谶,大业未成,已将死矣。</p>

孙权是族中与孙策年纪最是相近的英才,故孙策有意将之培养成守御之人。</p>

在孙权十五岁时,孙策便委任其为沙羡长,培养他的政治才能。</p>

本想在多锻炼他几年,奈何已时不我待。</p>

孙权匆匆忙忙赶回富春,至卧榻前见着孙策,泣拜道:</p>

“……兄长,弟来迟矣!”</p>

孙策叹道:</p>

“本想承父意志,举江东之众,进去天下,不想中道将亡,有负诸公。”</p>

话落,又看一眼赶来的群臣。</p>

老将程普、黄盖等,新生代将领陈武、吕范等。</p>

除周瑜领兵在外,未来得及赶回外,一应孙氏重臣俱已赶至。</p>

孙策环视众人,又颇感庆幸道:</p>

“天下方乱,以吴越之众,三江之固,大有可为。”</p>

“今幸有公瑾等英杰善相吾弟,奈何公瑾不在此,不能面授大事。”</p>

言讫,孙策回身将印绶取出,亲手交给了孙权。</p>

“若举江东之众,决机于两阵之间,与天下争衡,卿不如我。”</p>

“举贤任能,使各尽力以保江东,我不如卿。”</p>

“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,善自图之!”</p>

孙权闻言,嚎啕大哭。</p>

跪拜着接过印绶,不能自已。</p>

孙策又回身转告其母,叹道:</p>

“儿天年已尽,不能奉慈母。”</p>

“今将印绶付弟,望母朝夕训之。”</p>

“父兄旧人,慎勿轻怠。”</p>

老母亦难自矜,哭得眼睛红了,但仍忧心于动荡不安的江东之地。</p>

“恐汝弟年幼,不能任大事,当复如何?”</p>

孙策笑道:</p>

“权弟才能胜儿十倍,足可以当此大任。”</p>

“我本欲先取江东六郡,以固根制本,然后袭荆州,取巴蜀,则王霸之业可成。”</p>

“奈何儿遭不幸,时也命也,不可强为。”</p>

微微一顿,又转而对孙权说道:</p>

“若权弟实在有不能决之事,可与公瑾相商。”</p>

“其才远胜于我,可以付与大事。”</p>

“我与公瑾亲如兄弟,汝当以兄礼事之,不可怠慢!”</p>

孙权再拜,连连称是。</p>

孙策环顾一眼左右,暗叹周瑜不在此处,不能面嘱大事,乃对众人说道:</p>

“我令有大事与弟相,公等可先退下。”</p>

程普等人领命退去。</p>

房间内,已只剩孙策、孙权两兄弟。</p>

孙权见状,乃上前躬身问道:</p>

“兄长屏退左右,必有要事说我?”</p>

孙策颔首,心中又觉苦楚。</p>

因为他知道,自己留给孙权的江山是一个烂摊子。</p>

宗族内有不少将领都不安分,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。</p>

江东之地,局势动荡不安。</p>

除此之外,吴郡、会稽一代还有数万山越,也在伺机作乱。</p>

本来孙策是打算征讨完刘表,再回来解决这些问题的。</p>

但现在只能全部托付给孙权了。</p>

“吾死之后,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,可诛之,断不可心慈手软。”</p>

“凡有骨肉为逆,不得入祖坟安葬。”</p>

“汝当思汝父兄,基业来之不易,慎守之。”</p>

孙策提醒孙权,一定要镇住宗族内那帮人。</p>

孙权惊问道:</p>

“吾孙氏将领也在其中耶?”</p>

孙策颔首,“凡有异心者,皆可杀之。”</p>

微微一顿,又对孙权补充道:</p>

“吾死之后,恐汝难以镇抚手下将领。”</p>

“我起兵之时,有军功在身,威望在此,众人不敢不服。”</p>

“遂听我号令行事。”</p>

说到这儿,又忍不住叹一口气,“本想带汝从军,举兵历练两年。”</p>

“……然后便可分拨汝一二部曲,之后若诸事顺遂,当可平稳接过我手上兵权。”</p>

“奈何时不我待,汝当想方设法,立住威名,以服众望。”</p>

孙权听出孙策的话外音,大哥这是要他接过棒子之后,马上起兵事啊!</p>

不打两场漂亮仗,没威望镇不住手下那帮人。</p>

孙策也知此事甚是为难孙权。</p>

这孩子本就不是打天下的材料,自己也还没来得及锻炼他。</p>

但现在局面如此,就是赶鸭子上架,你也得上。</p>

尤其孙策还给孙权埋了一个大坑,那就是授兵制度。</p>

将领们是可以拥有独立的部曲的,这就更加分散了主公的权力。孙策敢用这个制度,一是他着急创业,需要调动将领的积极性。</p>

二是他本身威望足够,能够镇住手下人。</p>

但孙权没有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花光两万亿,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

安之何处

抱歉,我也是皇帝!

映山时光

拜金樊胜美,孟宴臣偏要宠

希暖十月

崽崽三岁半,全皇朝跪求她登基

大鱼.

足球:国足开除,奖励远射必进卡

不正不

蛇君独宠,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?

第一馒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