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闻上古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8章 石见银矿!朱棣的震惊!,大明:无双好圣孙,请老朱退位,朕闻上古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朱棣闻言眼睛一亮,但随即又皱起眉头:“话虽如此,但这矿场究竟有多少储量?别折腾半天,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。”</p>

“这就需要仔细勘察了。”朱高炽转向康铎,“立刻调集精通堪舆之术的匠人,对整个矿区进行详细勘探。我要知道银矿的走向、深度,还有储量究竟几何。”</p>

“遵命!”康铎领命而去。</p>

接下来的日子里,矿场一片繁忙景象。</p>

大明工匠带来了先进的勘探工具,开始对矿脉进行探测。</p>

朱高炽每天都亲临现场,指挥工匠搭建简易的冶炼工坊,同时派人去往周边地区调来了大批的倭人充当矿工。</p>

三日后,勘探结果出炉。</p>

当康铎将厚厚的报告呈给朱棣时,连这位见惯大场面的将领都难掩激动:“三位殿下,此矿储量惊人!”</p>

“初步估算,至少藏银数千万两!若全力开采,每年产出的白银可达百万两以上!</p>

朱棣猛地站起身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好!太好了!有了这座银山,我大明的国库将更加充盈!”</p>

听到这话,朱高炽满脸狐疑地看了朱棣一眼。</p>

呵呵,你个朱老四,真是这么想的吗?</p>

不过他也没有点破,毕竟这座石见银矿,本就是朱高炽给朱老四设下的诱饵。</p>

石见银矿有多少银子?</p>

没有人清楚!</p>

从十六世纪初后约九十年间,倭国平均每年向中国出口白银三十八吨(约百万两),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,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石见银山。</p>

在十七世纪,石见银山的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!</p>

有记载显示,十七世纪初期,单是年贡,当地每年向幕府缴交白银达三千六百贯,约一万三千五百公斤。</p>

而且石见银矿从灰吹法传入后开始大规模开采,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闭坑,有着约四百年的开采历史。</p>

可想而知,这是一座多么惊人的巨型银矿!</p>

不怕你朱老四不心动啊!</p>

“立即着手扩建矿场,招募更多工匠和矿工。同时,派人回大明,调集更多的匠人学习吹灰法,所需的器械尽快打造完毕。”</p>

“记住,此事务必保密,不能让任何人知晓这座银山的真正价值。”</p>

“殿下放心,卑职定当严守机密!”康铎抱拳应道。</p>

朱棣此刻有些愣神,狂喜之后便是震撼。</p>

因为早在大明远征倭国之前,小胖墩就已经准确地指出,这座石见银矿藏银过亿!</p>

但是,他是怎么知道的呢?</p>

“逆父啊,这座银矿关乎到我大明国运啊!”</p>

“有了这银山,日后无论是练兵还是治国,都无需为钱财发愁!”</p>

朱高炽看向朱棣,笑眯眯地开了口。</p>

“不如接下来,你亲自镇守如何?”</p>

朱棣眉头一皱,总觉得事情不太简单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快穿之宿主她又勾引人了

傅南风

那些流浪的日子

天狼星帝

全能超神

大梦闲鱼

刚成僵尸,你把定僵符当辣条吃?

拿月踏天

大唐:我李承乾,绝不被废

崔山口

重生之最强村二代,先收迪热

争取每日万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