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刘玄德再得一子
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16章 刘玄德再得一子,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,落花时节不见君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刘玄德再得一子
却说刘备来到荆州进行实地考察。</p>
对诸葛亮收复荆南四郡,恢复荆北经济的工作予以了嘉奖。</p>
然后又谈及了如何促进荆州进一步发展等等工作问题。</p>
最后谈及到了此次的中原大战,刘备提及到了东吴问题。</p>
诸葛亮表示,他已经与东吴的二号人物周瑜加深了两地交往。</p>
相信周瑜并未有与齐国交恶的打算,而是真心实意地想与齐国合作,修复两地关系。</p>
并且向刘备保证,即便东吴有任何不轨行为,他在荆州东线战场设置的防线,也宛若铁壁一般。</p>
吴人断不能突破!</p>
刘备思考再三,旋即展颜笑道:</p>
“善,李相当年在徐州时,就曾盛赞孔明之才。”</p>
“言及先生做事谨慎稳妥,滴水不漏。”</p>
“寡人如今巡县至荆州,观此地民生军务,确实大善。”</p>
“孔明既有此决断信心,寡人也就不再多虑了。”</p>
如果说冀州是大齐的上海,那荆州起码也是江苏。</p>
刘备对荆州的发展还是相当满意的。</p>
建安十四年,八月初二。</p>
齐王刘备于江陵府衙召集荆州牧诸葛亮、治中从事马良、昭文将军伊籍等二十余位重臣,共议荆州治理大计。</p>
会议伊始,刘备拿出荆州去岁的图册示众,道:</p>
“寡人对荆州这几年的和平发展,甚为满意。”</p>
“如今战事将起,寡人不欲使荆州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。”</p>
“公等对于将来之事,有何良策,大胆言之。”</p>
言罢,马良出列呈《屯田新策》。</p>
“臣请仿陈元龙淮南旧制,令军士闲时垦荒。”</p>
话音未落,其弟马谡忽振袖而起:</p>
“季常兄之策缓不济急!”</p>
向刘备一拱手,“王上,在下以为,应当先疏通沮、漳二水,引汉水灌南阳。”</p>
“若役三万之民,则明年三月可成,可岁增粮四十万斛!”</p>
嗯……</p>
刘备一颔首,又问众人意见如何。</p>
诸葛亮当即帮腔说道:</p>
“王上,亮也是此般建议。”</p>
“欲发展农桑,当先疏通沮、漳二水,此为当先之利。”</p>
刘备见此,乃命马良等辈拟出具体的章程来,就照此奏办理。</p>
接下来,刘备又谈及其他民生问题,马谡都踊跃发言,侃侃而谈。</p>
江陵府衙里来的,都是荆襄一带的高层,皆是博学之士。</p>
可面对马谡的侃侃而谈,众人竟都无法反驳,只觉有理。</p>
刘备初来乍到,也被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突出的表现给吸引住了,当即出声问:</p>
“此何人也?”</p>
未等马谡开口,诸葛亮率先出列,道:</p>
“启禀王上,此乃马季常幼弟,襄阳人马谡马幼常也。”</p>
“此人才器过人,好论军计,亮亦深加器异。”</p>
哦?</p>
刘备眉梢一扬,听到诸葛亮对其的赞词,刘备的兴致也顿时上来。</p>
“汝还懂军略?”</p>
马谡嘴角微微上扬,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。</p>
马谡聊军事战略的时候,是能够跟诸葛亮从白天聊到黑夜的存在。</p>
史书叫,“以谡为参军,每引见谈论,自昼达夜。”</p>
须知诸葛亮是何等忙碌的人物?</p>
居然愿意花时间跟马谡聊军事,一聊就是一天一夜,可见马谡的军事理论是真的有干货的。</p>
毕竟诸葛亮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。</p>
如果只会吹牛皮聊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,是不可能得到诸葛亮的重视与认可的。</p>
“回大王,在下只是略懂略懂。”</p>
“尚不及孔明先生,平日多赖孔明先生教诲。”</p>
马谡这话既展现出了自己谦虚的一面,又不忘强调他平时是能够跟诸葛先生一起谈论军事的存在。</p>
荆州那么多奇才,他最受诸葛亮器重。</p>
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股子自信。</p>
可已年近五十,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刘备,不可不谓是阅人无数的老油条了。</p>
他感觉马谡此人有些圆滑,爱耍小聪明。</p>
但秉着“惜才”的原则,刘备还是愿意给这位年轻人一个机会。</p>
“如今我大齐正筹备伐魏大计,南北各地都在动员兵马。”</p>
“幼常既懂军略,可试为寡人言之。”</p>
马谡闻言大喜,这可是天赐良机。</p>
当着齐王的面,荆州众高层的面露脸,还是他最擅长的领域。</p>
“遵命!”</p>
马谡兴奋的命人取来沙盘地图,执笔在上面勾勒山河形胜,陈述自己的破曹方略。</p>
“今曹操据西川之地而失中原辖控,正如猛虎断其爪牙。”</p>
“不妨命李相率冀州军出河北,锁潼关,困其于秦岭。”</p>
“曹操纵有雄兵,亦不敢弃关中而救中原!”</p>
老将黄忠眉头一皱,当即出声反驳:</p>
“老夫也曾在河北待过两年,深知河北儿郎皆是天下健儿,马上能手。”</p>
“是我大齐一等一的雄师。”</p>
“既有如此精锐,何故舍易就难。”</p>
“不攻并未设有重防的兖州,反而去攻易守难攻的天险潼关?”</p>
马谡则不慌不忙地一指河东地区,分析道:</p>
“前岁李相已经一统河北,收复河东。”</p>
“冀州军走河东,刚好可直达关中。”</p>
“只要攻克潼关,便能控制秦岭,截断曹魏东西联系。”</p>
“从战略上考虑,几乎使我军锁定了胜局。”</p>
微微一顿,马谡又接着分析为什么一定是河北军干这活。</p>
“常言道,大军未动,粮草先行。”</p>
“如今我大齐要动用六十万人参战,中间所耗费的粮草辎重何其巨也?”</p>
“故缩短交通运输路线,便是重中之重。”</p>
“冀州军走河东攻潼关最近,此其一也。”</p>
“此外,正如黄老将军所言,潼关天险易守难攻。”</p>
“而李相之军略,千古罕有,河北兵将也是人人英雄,个个健儿。”</p>
“非河北军出马,不能下潼关也,此其二也。”</p>
讲到这里,众人都陷入了沉默,显然在仔细思考马谡说的话是否有道理。</p>
而马谡的第三点,却顿时令在场的人身躯微震。</p>
“吾辈皆齐臣,今效死为国,戮力王室,就当以死相报。”</p>
“潼关虽险,岂可择易畏难,惧险避责?”</p>
“此绝非人臣之道也!”</p>
“此险纵有千仞,吾辈亦当以血肉砥之。”</p>
“谡以为,以李相之胸襟似海,必不会辞去此任!”</p>
马谡这话翻译过来就是,我们大家都是齐人,都是给刘老板打工的。</p>
如今公司正在上升期,咱们当员工的就得有牺牲奉献的精神。</p>
不能说潼关不好打,咱们就畏惧困难,逃避责任。</p>
这不是一个国家干部应该说的话。</p>
以咱们李相爷的格局,肯定是不会推卸这项工程的。</p>
刘备对马谡的第一印象是这人自负爱耍小聪明。</p>
这最后一番话,更是进一步印证了他的观点。</p>
齐国诸派势力之中,一直以来都是河北派一家独大。</p>
或者说一超多强,无论是淮南派、丹阳派,还是关公所在的青州派都很难与其抗衡。</p>
这其中,就是因为李翊在主政河北,河北因为李翊而富强。</p>
河北人因为有李翊在,而自信。</p>
荆州是刘备投入大量资源,重点扶持的对象。</p>
就是为了形成南北均势,避免河北人在国内话语权过重。</p>
马谡看出了这一点,他非常合时宜的站出来拍了领导的马屁。</p>
那就是此次中原大战,齐国高层对战事的胜利是充满了信心的,几乎默认己方肯定会赢。</p>
毕竟国力差距摆在那里。</p>
但具体怎么个赢法就有讲究了。</p>
按理说以河北的地缘政治,几乎是毗邻整个河南。</p>
所以中原大战,就是河北人的主场。</p>
可是,开战之前,河北人在国内已经是不可一世了。</p>
在让他们在中原统一战中大放异彩,占据风头,那以后在国内岂不是要上天了?</p>
别的不说,就说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。</p>
统一中原,毋庸置疑是齐国建国以来的,前所未有的大功。</p>
一旦战争胜利了,功臣们怎么分封?</p>
李翊已经是丞相、冀州牧、国家二把手,位极人臣了。</p>
他帮刘备一统了中原,你刘备难道就赏几个钱就给人打发了?</p>
就算李翊不说,手下人怎么看你。</p>
合着跟着你刘老板打工,你就是这样薄待功臣的?</p>
大家拼命加班966,好不容易熬到公司上市该分红了,你刘老板难道就是这样对待一起创业打拼的兄弟的?</p>
就算放下李翊不谈,河北那帮将领总得封赏吧?</p>
到时候张郃、徐晃这帮人一人封个四征、四方将军之类的。</p>
那河北手握军事重权的人得多少了?</p>
基于此,马谡想出了一个极好的战略。</p>
那就是交给河北人一个最为严峻,最为艰难的任务。</p>
由他们出河东,封秦岭,去啃潼关这块硬骨头。</p>
美其名曰是为了大局。</p>
实则就是想让河北军给荆州军、淮南军打辅助,由他们去牵制魏军主力。</p>
然后南军就好摘桃子了,自南阳宛城北上,直捣颍川,一举攻克兖州、豫州等地。</p>
这个战略几乎可以说是相当完美,不仅符合国家利益,更符合荆州人的利益。</p>
一班荆州将领,立马听出了马谡的话外音。</p>
纷纷举手表示:</p>
“诶呀!好战略,好战略啊!”</p>
“此议简直太妙了。”</p>
“若是照用这个方略,我大齐用不了多久,就能够一统天下啊!”</p>
大伙儿都是装糊涂的高手,全都心照不宣的对马谡的战略表示支持。</p>
刘备则是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喜怒不形于色,静静地抿了口酒。</p>
然后称赞马谡说道:</p>
“幼常之方略,确有独到见解。”</p>
“然兵者国之大事,不可不慎。”</p>
“具体战争事宜,寡人还需与齐国其他大臣们具体商议。”</p>
“当然,幼常之略,亦会在寡人的考虑之中。”</p>
言外之意,这个会上你马谡说的话,大伙儿听个乐呵就行了。</p>
因为真正拍板决定具体战略的,那肯定是李翊、关羽、张飞、陈登这些国家高级干部。</p>
你马谡算哪根葱,敢来指手画脚?</p>
不过刘备这话既敲打了马谡,也给这位年轻人留足了面子。</p>
会议接下来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。</p>
至结束时,众大臣纷纷离去。</p>
孔明亦待离去时,忽被身后的刘备叫住。</p>
“王上,还有何吩咐?”</p>
诸葛亮恭敬地朝刘备作揖行礼。</p>
刘备瞥了一眼诸葛亮身边的马谡。</p>
他是诸葛亮的功曹,也就是秘书。</p>
几乎是与诸葛亮形影不离,开会结束了也要一起走。</p>
“……哦,寡人与你家先生谈点事情。”</p>
“幼常就先下去罢,到外面去等候。”</p>
刘备微微一笑,冲马谡说道。</p>
“喏。”</p>
马谡施礼,躬身而退。</p>
目视着马谡离去的背影,刘备默然良久,才缓缓开口:</p>
“孔明观马谡之才何如?”</p>
诸葛亮一愣,似乎没有想到刘备单独留下他是为了聊马谡。</p>
“此人乃当世英才,不可多求。”</p>
“亮平日行务之时,亦多问计于他。”</p>
“不知大王缘何有此一问?”</p>
刘备沉默了片刻,才缓缓开口:</p>
“……不然,寡人观此人,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”</p>
说着,面向诸葛亮,语重心长地沉声说道:</p>
“孔明宜深察之。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